其他

泰国学渣3个月造出私家别墅,又拿一片鱼塘震动欧美,连TED都要请他指导人生

2016-11-25 👉 暹罗飞鸟

今年,网络上一场“逃离北上广”活动爆红,短短五个字,仿佛一击重拳击打在那些于大城市漂流的人身上。它不只是一场活动,更是照出中国当下年轻人处境的一面镜子。


我们常说,“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一方面,大家都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另一方面,“苟且”与“远方”之间割裂的现实,又时时刻刻刺痛着我们的神经,以至于无数人随时都可能喊出那句:去他妈的!


而JON,这个泰国农民,十足的学渣,却反问我们:“生活如此简单,为什么你活得这么艰难?”                             ——度公子



在泰国清迈郊区,

有一个名叫Pun Pun的,

神秘农场。

从外面看上去,

它和普通农场没什么两样。



泰语中,第一个Pun指“千”,第二个Pun为“不同种类”,连着就是上千种不同种类


但每年,许许多多的人,

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其中不少来自大洋彼岸,

甚至是富庶的中产阶级。




他们并不为体验乡村生活,

而是虔诚地组成社群,

给他们的“头目”打工。

这位头目,就是今天的男主角,

差点穷到连饭也吃不起的,

泰国农民Jon。




一说起幼年的生活,

Jon便会喜形于色。

他出生于泰国北部,

一个非常贫穷但环境优美的村庄。

在那里,人们每年只忙两次,

一次播种,一次收割。




剩下的日子,

大家闲适得像是天上的云。

钓钓鱼、聊聊天,串串门,

由于民风淳朴,

人情往来也格外简单,

绝没有勾心斗角的事发生。




在村里长大的Jon,

自小无忧无虑。

夏天钻进池塘里洗澡,

冬天在野地里生火取暖,

抬眼就是漫天繁星。




但村落实在太穷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

想去看看大城市的繁华。

这时的Jon也十几岁了,

听到那些从城里回来的人,

说起大城市的各种好,

他坐不住了。




凭借泰国僧侣的帮助,

Jon来到了曼谷,

进入一所法律学院读书。




但一切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美好,

和城市里的孩子比起来,

他的知识储备显然不足。

加上要养活自己,必须打工,

他根本没办法沉下心来学习,

很快,就变成了一名学渣。




学无所成,

他不得不拼命工作。

和十几人蜗居在一间,

又暗又臭的房子里,

每天只能吃最便宜的汤面。




那七年里,

他在餐厅端过盘子,

在宾馆看过大门,

在街上发过传单,

甚至帮人遛狗挣饭钱,

就差去当人妖了。




每天忙到天黑,

面对万家灯火,

心里却是凄凉和失落。

但千万别顾影自怜,

因为第二天还得忙着打工。




就这么过了七年,

Jon心底“蹭”地蹿起一团火,

什么美好的未来,

美好的未来在哪里?

老子受够了!




Jon一回到故乡,

儿时欢快的记忆就不断涌起。

泥土的芳香,

夏日的蝉鸣。

一寸一寸撩动着Jon的心。




然后,他做了一个,

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

在离清迈50公里的地方,

Jon带上家人来到这里,

开辟了一片荒地,

修了一个菜园子,

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




种田对Jon而言不是难事。

一年四季果蔬不断,

他又挖了两大片池塘,

自己养鱼。




每年只工作两个月,

就能收获四吨大米。

鱼塘的鱼,

足够一家六口吃一整年。

吃不完的鱼米,Jon就拿去送人。

送都送不完的,他就拿去卖掉。




回顾当初那7年,

Jon觉得自己很蠢。

“为什么要去曼谷,辛苦工作7年,

却吃都吃不饱。

在这里,我每年工作两个月,

每天花15分钟时间,

就可以养活六口人,太轻松了。”




“我们拼命扎进大城市,

无非是羡慕它的光环,

羡慕它丰盛的物质。

难道在大城市累死累活,

就显得很光荣,

在乡底下乐悠悠地种地,

就是没出息吗?”




在曼谷的那些同学,

个顶个的优秀,

毕业后的薪水也不低。

但为了一套房子,

他们至少得奋斗个30年。




Jon听了之后,

觉得简直不可理喻。

“我们有什么理由,

把我们人生30年的光阴,

绑在一套房子上?”




老鼠打洞不过一晚上的事,

鸟儿筑巢也花不了一星期。

Jon心说不就是一套房子嘛,

我自己盖不就行了!




他开始走访村落,

从老一辈那里学习土建技术,

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仅仅花了3个月的时间,

就盖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




Jon说:

“没想到盖一座房子这么容易,

我每年至少盖一座,

现在,我没什么钱,

但是我有很多房子,

我的烦恼就是,

每晚要在哪个房子里睡觉。”




Jon拥有的这十几套房子,

每一套都是乡村别墅。

他还会找一些懂艺术的朋友,

给自己的房子加上点缀。



这些经历,让Jon陷入了思索。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

又应该怎么定义?

人活着的最终目的,

难道不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吗?




农场名震八乡,

Jon心想这还不够,

他要把这种生活做成一个品牌。

Pun Pun有机农场,

就这样诞生了。




来农场的人,都和Jon一样,

自给自足,从不用化肥,

人工除草,复育土地,

尊崇与自然的合作,

收获的都是有机食品。




远离城市的喧嚣,

无需朝九晚五,

无需四处奔波,

轻松工作几个小时,

剩余时间拿来充实心灵,

每个人都活得更像个“人”。




而当初身为学渣的Jon,

在这里当起了老师,

指导人们如何种地、施肥,

传授自己改良的土建技术。




这件事越传越广,

甚至有来自荷兰、美国的青年,

都对Jon的选择无比崇拜,

千里迢迢地跑来拜师,

学习如何构筑“有机生活”。




美国大学生大老远跑来学习制作木炭


随着取经的人增多,

Jon又在农场内,

开设了两家生态餐厅,

索性办起了农家乐。




在城里读书时,

Jon看到了现代文明,

对乡土的破坏。

“建筑、工程、农业,

无一不是对土地的毒害。”

Jon决心开展一场“护种行动”。




农场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搜集全世界的稀有种子,

进行培育。

Jon说,一定要让这些种子,

回到敬畏自然的育种人手中,

否则将来的某一天,

地球上再也看不到它们了。




他的这份情怀,

引来Facebook上一大批人的支持。

他们从世界各地赶来,

自愿来到Jon的农场帮忙,

在Jon的指导下学习,

建立起了一个“小桃源”。




每年,他们都会聚集在,

Pun Pun农场里面,

劳作、育种、建造房子。

在这里探讨生活,

享受有机食物。

还能在亲手建起的房子里,

做做瑜伽运动。




在Jon的农场基础上,

一个拥有30多名成员的社群,

悄然成型,

一半是泰国人,以Jon的亲戚为主,

另一半是西方人,

他们追随Jon过田园生活,

还要给Jon的餐厅打工。




在这些“崇拜者”里,

有一名叫Peggy Reents的美国少女,

无可救药地爱上了Jon。




当初的乡下“屌丝”,

收获了一场跨国之恋。

两人喜结连理,

生了个漂亮的混血儿。




如此传奇逆袭,

媒体们自然不愿错过,

纷纷前来采访。

甚至连著名的TDE大会,

也邀请Jon前去演讲。



Jon演讲的题目是《生活如此简单》


身为学渣的Jon,

苦学了一通英语。

用最朴素的表达,

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迎来了满场喝彩。




现在的Jon,仍不遗余力地,

推广自己的生活理念,

告诉大家要懂与自然相处,

致力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因为有充足的时间,

他还会继续开拓人生的,

无限可能。




写到这里,度公子不禁想起了,

知乎上的一个热门问题:



其中有一个回答如是说:

“因为大城市的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

会让人感到一种希望。”

而这种希望,想必是,

关于物质、关于欲望,

关于心目中更好的生活。



逃离北上广,成了今年非常热门的词


因为怀揣着这样的希望,

有多少人觉得,

哪怕忍受再多的苟且,

也一定要抵达波澜壮阔的远方。




但仔细想想,

每天忙成狗的我们,

是不是有点像,

电影《摩登时代》里面,

卓别林饰演的工人,

如同机器人一样?



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工人,每天都是不停地拧螺丝,这个经典镜头暗喻了现代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过就是现代机器的一颗螺丝,一个不成不变的工具。


追求物质的丰足固然重要,

满足高级的欲望亦不可耻,

但我们要学会,

听从内心的呼唤,

深深地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而不是去追逐人云亦云的“幸福”

并为此丧失了——本真




无论你选择了什么,

别把自己变成一颗,

冰冷的螺丝。


文字为「一日一度」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旅游 签证 投资置业攻略返回暹罗飞鸟主页回复1房地产获取


长按二维码添加

发送 姓名电话

预约泰国看房

运营不易!随手点点底部广告支持我们! 


长按 识别二维码打赏鼓励小编

来源微信公众号暹罗飞鸟siambird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其他公众号请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无授权图片的转载会被举报哦!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0 微站微店 | 1 精选集 | 交友 暹の旅人·泰华联谊 | 房地产 泰国房地产知识大全+精选楼盘推荐 | 买 最齐泰国货·美妆.面膜.纤体.水果.小吃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